当前位置: 首页>菜根谭的智慧>第二卷: 达观 第30节 阴恶恶大阳善善小

阴恶恶大阳善善小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阴、阳:阴指事物的背面,这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阳指事物正面,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
一个人做了坏事最可怕的是不容易被人发觉,做了好事最忌讳的是自己宣扬出去。所以做坏事如果能及早被人发现,那灾祸就会小些,如果不容易被人发觉,那灾祸就会大些;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而自己到处宣扬,那功劳就会变小,只有在暗中默默的做好事才会功德圆满。
历史上有关”阴恶祸深”的教训太多了。
汉成帝刘骜登基后,王曼(皇太后王政君的二弟)的寡妻带着儿子王莽住在宫中。王莽城府极深,深不可测。他态度谦恭,生活俭朴,读书好学。他侍奉母亲跟寡居的嫂嫂,抚养亡兄的儿子,都十分尽心。他结交有才干之士,彬彬有礼;侍奉叔伯,委曲迁就。大伯父王凤,是军中最高统帅,患病时,王莽日夜在床前侍候,亲自尝药,数月蓬头垢面,连梳洗换衣的时间都没有。王凤深受感动,临死前,向皇太后王政君及刘骜推荐王莽,使王莽越级升为射声校尉,成了北军八大指挥官之一。他五叔王商是成都侯,跟当朝不少名士交好,也一再推荐王莽。不久,王莽被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在显露自己优点的后面深隐一种险恶的用心,一旦得志后,其恶便开始显露了。
卫尉淳于长,十分受宠,王莽认为是他前进途中的障碍。因而在侍奉七叔王根时,便攻击淳于长的隐私,后来又报告皇太后与汉成帝。成帝认为王莽首先揭发奸恶,忠心正直,突升他为大司马。那年他才三十八岁。
六年后,汉哀帝刘欣去世,王莽已经大权在握了,他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打击政敌;而另一面对三朝元老宰相孔光毕恭毕敬。最后,凡是向王莽靠拢的,全部升迁;而冒犯王莽的,一律诛杀。
又过了七年,王莽毒死了汉平帝,又抱着”孺子”刘婴摄政二年后,终于篡夺了东汉的政权。当王莽逼着他的外祖母皇太后王政君要玉玺时,一向把他当作刘氏天下的忠臣的皇太后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太晚了。
以德御才德才兼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魍魉:泛称山川木石的精灵怪物。如《孔子家语》中有”木石之怪曰魍魉”。
猖狂:过分放纵。
品德是才学才干的主人,而才学才干只不过是品德的奴隶。一个人假如只有才学才干而没有品德修养,就等于一个家庭没有主人而由奴仆当家一样,这样哪能不使家中遭受精灵鬼怪的肆意侵害?
一次,孔子和学生讨论”仁”与”智”两个大问题。孔子问道:怎样才是仁,怎样才是智呢?子路的意见是: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贡的意见是:智者知人,仁者爱人;颜渊的意见是:智者自知,仁者自爱。孔子对三人的意见分别予以肯定,并指出子路所说是”士”的境界,子贡所说是”士君子”的境界,颜渊所说是”明君子”的境界。荀子记述上述孔子对子路、子贡、颜渊论仁与智三种意见评价,是分有高下的。其实,不同的个性有不同的长处和适应面,不同的修养有不同的造诣和建树。因而,三种境界,各有其所长,也各有其所短。如果从社会关系这个角度讲,最高境界是知人爱人,其次是使人知己爱己,再其次是自知自爱;而如果从人性的内在涵养上讲,最高境界是自知自爱,其次是使人知使人爱,再其次是知人爱人。知人爱人是德,使人知己爱己是才,自知自爱则是本能。有德之才,方称得天才,德才兼备者,人之本能方能充分解析。这已是通俗的人生哲理了。
一言提醒无量功德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矣。
济物:用金钱救助人。
痴迷:迷惑不清。
功德:佛家语,通常指功业和德行。
一个有才学又有品德的明理达义的人,虽然由于家中贫穷不能用财物来救助他人,可是当遇到有人为某些事感到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能有所领悟,或者遇到人家有紧急危难的事故时,能从旁边说几句公道话来解救他的急难,这也算是一种很大的德行。
荀子说,君子一定要善于言谈。一句话,退三军,一句话,抵九鼎,一句话,救人命。语言的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就是情感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就是智慧的力量。景公喜欢用老鹰捉兔子,派烛邹负责喂养老鹰,结果,烛邹把老鹰弄丢了。景公大怒,要派狱吏杀掉烛邹,晏子闻讯,进言景公说:”陛下,烛邹有三大罪状,待我向他宣布后再杀他。”景公说:”好!”于是晏子便把烛邹叫到面前,当着景公数落他:”烛邹,你为国君喂养老鹰而让它失掉,罪之一也;使我们的国君竟然为一只鸟的缘故而杀人,罪之二也;使天下的诸侯,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人才,罪之三也。”说完,便请杀掉烛邹。景公说:”别杀了,我已经受到教育了。”
功名一时气节千载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以彼易此也。
逐世:随着时代转换。
千载一日:千年有如一日,比喻永恒不变。
一般来说事业和文章,都会随着人的死亡而消失,只有伟大的精神才万古不朽;至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移,只有忠臣义士的志节会永远留在人间。可见一个有才德理想的君子,绝对不可以放弃能留名青史千秋万世的气节,去换取会随身销毁的东西。
孟子说:”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只有舍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爱好的,义理,也是我所爱好的,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只有舍弃生命而取义理。”荀子说,义理就是用来限制人做坏事,玩弄奸巧的。实行义理,内,可节制人,外,可节制物;对上,可安定君主,对下,可使万民和睦相处。东汉苟巨伯,一次去探望远方生病的友人,正碰上胡人攻打郡城,城里人纷纷弃城而逃。友人说:”我现在是活不成了,你赶快离开吧!”巨伯说:”我苟巨伯难道会做毁坏信义而求生的事么?”坚持不去。胡人进城后,问苟巨伯是什么人,为何胆敢独自留在城里。巨伯答道:”我的朋友患重病,不忍心把他丢下,我宁愿用自己的身躯赎取朋友的性命。”胡人听后,感慨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闯进有义之国了。”于是,撤兵而走,郡城也因而得以保全。
一位修行僧曾问大龙和尚:”肉身无常,终将破灭,法身绝对不灭,那么法身是什么呢?”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花美涧蓝,仅仅是外在的美,是色身肉身,那么法身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个疑问,我们先从无常的色身与无生的法身的角度下手。问题在于提问僧把有形无常的色身与永恒的法身当成了两种东西。大龙和尚指点我们要从可生可灭、变幻无穷的色身中去把握金刚般坚固的法身。东坡居士曾说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半凛凛风,把樱花从枝头飘摇落;樱花从枝头飘落在地上,那种过程给人一种痛惜不已的凄凉之感。这樱花的谢落便正是坚固法身。这种变幻、运动本身便体现了永恒的美。总之,八境如一、物我交融、万念俱空时,我们才能成为永恒的法身。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的过程中再创造。


本文地址:https://www.caigentan.com.cn/caigentandezhihui/419.html

如果您喜欢本站,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