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延年和鸿韵千秋瓷器作者王锡良值多少钱,来看看大师的艺术人生

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王锡良在创作

【编者语】隐居陋室写春秋

对景德镇和陶瓷稍有了解的人,对王锡良都不会陌生。当“大师”一词逐渐沦为一个戏谑词汇,仍然有真正的大师们从容地隐居在山间陋室,书写淡然人生、风雨春秋。陶瓷泰斗王锡良,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年过九十,每天仍笔耕不辍,时刻记下灵感心得。和所有真正的大师一样,被人们和历史记住的,往往不只是他们了不起的作品,更有那些与作品同辉的人品艺德。

亲眼面见过王锡良的人,无不为他的朴素平易所感染;未曾见过他的人,传说中也都是他德高望重却一直洁身自好的故事。成功登顶艺术巅峰固然不易,更难得则是能在艺术之巅,保持着最初的赤子之心。

有了任性的资本,却能自律自立,不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视作放纵自我的屏障,这是每一个凭借这个传播时代得以娱乐大家的人们都应该遵守的个人底线。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因此“人品”和“艺品”应该成为他们专业追求之外最重要的人生目标。

羊年春晚拒绝了所有有道德污点的演员,既然因为人们的眼球聚集而获得了巨大的人生收益,就应该为这种聚焦点付出代价。接连不断的艺人丑闻,越来越低俗化的大众娱乐,不断拷问人们的忍耐底线,也一点点消耗着艺术家这一形象的社会分值。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王锡良创作的瓷板画

有人提议,那些犯过道德错误的明星,应该规定永远不能从艺。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样的提议当然不可能被接受。但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示。从艺者,应该树立起自己的行业规范,这是为那些洁身自好的文艺工作者,也是为在人类文明中永远缺席不了的艺术行业。

人们对于艺术家的包容性从来都是宽广的,因为卓越的天赋和才华,为人们提供了或震撼心灵或记录历史或娱乐生活的作品,没有理由就失去一般人的自由和放纵。其实,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大师都有着让后人跌破眼镜的习惯或缺陷。

梵高是个有名的乖僻偏执狂,他曾为了讨一个妓女的喜欢,割下了自己的右耳相送;拜伦则是个极端的男权主义者,他认为女性是可厌的存在;叔本华嗜钱如命,把自己的衣服上都贴上假名称,防止朋友觊觎。歌德怕死,达芬奇多疑,大仲马古怪,毕加索胆小,俾斯麦迷信,安徒生敏感脆弱等等。这些有着卓越才华的大师,他们也曾在自己的时代犯下很多让人们费解甚至难以接受的错误,但他们至少保持了道德的底线。很多时候,这些会被称为名人小怪癖而善意地传承下去。

艺术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人必先正己。如果没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人品艺德保障,不管多么经典的作品,也终将会被人们以不那么善意的目光抛进历史角落。隐居在巷子中简陋的工作室,和出入达官贵族府邸觥筹交错之间,永远是前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家,本就应该能耐得住寂寞和清冷。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作者(左)在采访王锡良

自来本色四时同

——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谭 慧/文

在中国陶瓷界提起王锡良无不啧啧称赞,景仰有加。如今,93岁高龄的王锡良大师依然常常提笔描瓷,令人钦佩不已。

深入的接触后,笔者看到这位工艺美术大师一生饱经苦难却坚持与人为善的品质,也领略了他即便功成名就还仍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的精神。可以说,王锡良先生在艺术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益于对陶瓷语言的深层次把握,更得益于敢于创造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学风。

“我就是个做手艺的人,活一天,就要画一天。只有坚持画下去,手艺才能进步。”王锡良先生对自己如此定位。王锡良先生的作品笔触细腻,人物的眉眼头发均纹丝可辨,游廊雕栏玉砌雕镂精致,是典型的工笔粉彩人物画。我以为,欣赏艺术作品,就是为了感受艺术的活生生的状态,艺术的状态依附于感情的流露,应时时刻刻回归创作过程,每时每刻都可能表现出新的感情内容。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王锡良创作的茶杯

欣赏王锡良先生的陶瓷艺术作品,总能感受到他挥毫泼墨状态的生动性,有对意外之期待,有一气呵成的状态和个性化的流露。这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来自于创作者深层次的感情,可以说是艺术的本源。这是陶瓷艺术在现代的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也是王锡良先生的作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王锡良先生以内心的体验通过画面来探索、甚至是诠释宇宙的奥秘,这已不单纯是用技法表现物象的层面,是属于更高灵性方面的外露。

这次利用出差的闲暇之余,我特意走访了景德镇的青年艺术家陈维。陈维一直得到王锡良先生的指点和提携,他对王先生的作品颇有研究。陈维说:“王锡良先生在陶瓷界和收藏界独树一帜,声名远播。这与他为艺的执著是分不开的。”他的陶瓷作品清新雅致,不与人同。其作品简静空灵、质朴敦厚,强化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甚具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大雅气象。王锡良先生在谙熟陶瓷艺术语言的情况下,又做了一些融入时代气息的尝试,如章法构成的夸张,视觉效果的对比,画面内容的贴近生活等——以此强化作品的时代气息。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陈维(左)在请教王锡良

陈维曾作诗一首《咏王锡良先生》:

随心挥洒艺绝尘,

举重若轻任天然。

毕生笔墨随心作,

道在昌南五尺园。

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王锡良先生在艺术上的造诣,也反映了先生不在意世俗观点的高尚品德,而王锡良先生却写有一首自己自勉的诗:

坡上青松坡下枫,

坡上青翠坡下红。

红极一时终退去,

自来本色四时同。

这首诗,更让笔者了解了“做手艺的人”王锡良先生低调的作风与看淡世俗的境界。在艺术上追求简约的王锡良先生,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拒绝精雕细刻,远离繁文缛节,厌恶浓妆艳抹,不拘泥陈规陋习,不计较闲言碎语,不理睬庸俗眼球,不在乎无聊聒噪,始终保持着清新素朴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生活清淡但精神丰满,深居简出但思想敏锐,衣着朴素却才高学富。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王锡良创作的瓷瓶

王锡良先生的品德在陶瓷界,可谓有口皆碑,他十年如一日照料病妻,成为一段美谈。2000年,王锡良先生的妻子黄迎子因高血压突发脑血栓住院,王锡良本人也年近八十,每天像护工一样在医院照料妻子,整天汗流浃背,却毫无怨言。妻子出院后半身不遂,生活没有自理能力,吃喝拉撒等一切行动都需要丈夫照料。

这时的王锡良尽管是全国闻名的重量级艺术大师,作品价值千金,高价来求者也不断,却婉言谢绝一切求购者,只为了有更多时间来照料妻子,为妻子洗脸、洗脚、端茶或陪她聊天,还经常用轮椅推妻子到各地去散心。这种相濡以沫的品行,让陶瓷艺术界和邻里乡亲为之敬佩。

陈维说:“‘画如其人’这个词放在王锡良老师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王老师以他的毕生都在为我们树立着一个典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来本色四时同——瓷坛泰斗王锡良艺术人生解读

王锡良创作的瓷盘

【王锡良简介】

王锡良(景德镇市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其幼年家境贫寒,12岁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习瓷上绘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0年被大瓷网与大陶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

【作者简介】

谭慧,字启慧,《赣商》《启慧斋藏话》文化、艺术、收藏栏目主持人。发表文章百万字,并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收藏》等国家级媒体刊用,筹划撰写“收藏文化•散文系列”三部曲,已出版第一部《收藏情缘》。第二、第三部《玩中赏趣》《品藏论鉴》,及《书信赏鉴一一信札中的回忆》待出版。

原创文章,作者:嚼得菜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11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