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成语出处及典故)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唐·李商隐《李贺小传》:“(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读xū,指公驴配母骡所生的后代),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和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呕心沥血,形容为自己的事业、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用心非常艰苦。

诗人李贺作诗的方式非常独特。他每天早上就骑上马,身背一只锦囊,信马由缰地游荡。遇到什么事情,看到什么景色,有了灵感,就将所思所得记录于纸上,投入囊中。随想随写随投。晚上回家后再进行整理、润色,成文。

他妈妈知道他身体不好,怕他累出病来,便劝他少写一点。每天给他规定写作的数量,安排丫环每天检查。有一天,丫环看见李贺写的诗稿要比平常多了一倍。她妈妈就心疼地说:“儿子呀!你是不是要把自己累到把心吐出来,气死老娘呀?”

人们就从这句话中提炼出“呕心”二字,又从韩愈《归彭城》这首诗中“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句中的“沥血”二字,提炼成了“呕心沥血”这个成语。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5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