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的由来和故事

近水楼台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近水楼台,比喻因为接近某个人或某些事物,而优先得到一些利益和便利。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今陕西彬州,后迁居苏州吴县。是北宋时期非常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小时候家里虽然非常贫穷,但他学习勤奋努力、刻苦。长大后他当过知州、参知政事等地位显赫的大官。他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范仲淹作为朝廷栋梁之材,为人正直正派,待人谦卑有礼,特别善于发现举荐人才。

范仲淹在杭州当知府的那段时间,举荐了许多人才。有一个在杭州外县工作,名字叫苏麟的监察官,没有得到范仲淹的举荐提拔。苏麟因此就给范仲淹写了一首自荐诗。诗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就是说:靠近水边的楼台能够优先得到月光,朝着阳光的的树木花草可以提前得到春天的暖阳。

范仲淹读了苏麟的诗后哈哈大笑,知道自己对这个在外县工作的人才关心不够。不久便为苏麟安排了一个合适的职务。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4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