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出处和含义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 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熟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脍炙人口,原来指美味大家都爱吃。现在比喻美好的诗词、文章被大家赞扬、称颂。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父子两都是孔子的学生。父亲曾哲非常喜欢吃羊枣(就是一种野果子,俗称牛奶柿)。父亲曾哲死后,曾参这个大孝子为了纪念父亲而不吃羊枣了。

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对这件事情有疑惑,于是就去请教孟子。公孙丑问孟子:“我亲爱的老师啊!您说脍炙和羊枣哪个好吃啊?”孟子回答说“肯定是脍炙好吃,大家都爱吃脍炙啊!”公孙丑接着问:“既然脍炙好吃,那曾参和他爸爸肯定也爱吃脍炙哦?那曾参为什么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啊?”孟子哈哈一笑后说:“烩炙是众人都爱吃的食物;羊枣虽然没有烩炙好吃,但曾哲他特别爱吃。因而曾参就戒吃羊枣以纪念他的爸爸。

这就像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而不忌讳称姓一般,姓是许多人公用的,而名字却是每个人所独有的。”孟子的教言使公孙丑解开了疑惑。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4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