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柳絮因风起(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这是一首夏日即景之作,诗人抓住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景物,远景近景相结合,虚景实景相衬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夏日小景。

前两句“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写初夏气候的变化。首句写久雨初晴,天气变得清朗而暖和。“乍晴”,初晴,可见雨已经下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次句写对面的南山景色因此也变得清晰可见。“当户”,正对着门户。住房一般坐北朝南,既然称“南山”,显然在住房的南面,而且距离相当远。“转”字写出了南山景色的变化,可见下雨天南山的景色是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的。另外,“晴”、“明”押韵,使得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三句“更无柳絮因风起”借用南北朝刘义庆《咏雪》 一文中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原来是东晋才女谢道韫说的,她将雪比作柳絮,非常形象,收获了“咏絮才女”的美名。但这里的“柳絮”是另有所指的,它指的是王安石等变法官员。这句描绘了眼前没有随风飘荡的柳絮这一情景,因为入夏了,杨柳飞花的迷濛景象已经过去。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如柳絮般长袖善舞的钻营者的不喜,决意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

最后一句“惟有葵花向日倾”,指出了葵花向着太阳开放这一景象,也是有寄托的。本句中的“葵”,并非“向日葵”而指葵菜,也有向阳的习性。当今许多人把这句中的“葵花”释为“向日葵”,连许多古诗书编者都不例外,实为谬误。因为向日葵原产美洲,明代后期才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葵”不能混为一谈。

此时,正是葵花的时节,葵花在属于它的时节开放。柳絮的时节在春暮,却已是过去了。时节一过,柳絮也随之消失。这里的“葵花向日”是“喻新主当阳,小人道消,君子道长也”。如此说来,诗中所写就是一场政治风雨过后云散日出的“可喜”形势了; 联系北宋中期改革与反改革斗争的反复和司马光本人的政治态度,那么,此诗便是暗喻王安石变法失败和保守派重新得势了。

整首诗随着描述画面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生态的喜恶程度。诗人不喜欢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美随风飞舞的柳絮,而对葵花有偏爱。但是,诗人非独爱葵花,而在于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愿诗人本人”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诗人说“葵花向日”,实际是在表明自己对皇帝忠贞不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的思想。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