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 ·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故国:指的是金陵【现在的南京】,由于是曾经六朝的都城,故以故国来称呼。
千里澄江似练:化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解读
这首词的词牌是“桂枝香”,此外它还可以叫“疏帘淡月”“桂枝香慢”。题目为金陵怀古,所以我们从这里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诗词。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正因为它是六朝古都,面对历史沧桑的巨变,到了宋朝依然是那么的繁华如初。王安石也是在面对这样的场景下,不禁让他想起这人事变迁,怀古忧思,故作此篇词。
作为一篇政治抒情词,他以写景开头,首先登山临水,四处眺望,不禁想起这六朝古都——金陵。此时此刻早已步入深秋,天气也是格外的萧瑟,凉意顿生。千里澄澈的江水,宛如一条白娟,青翠绿的山峰紧簇相拥。看帆船穿梭在夕阳西下。秋风吹起,酒旗飘扬,五彩行舟,仿佛置身云中,更有繁星映长江,白鹭翩翩起飞之景。这大概就是上片所描述的景色,给人以一种置身于旷远唯美的仙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上片登临远望所见之景能够感受到这种暗含的萧瑟凄凉之意。
其中“故国”中的“故”。“晚”秋中的“晚”。“归帆去照残阳里”的“残阳”。从这些显而易见的字词应用可以看得出来。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这样的景色定会为作者的情感推波助澜,不禁让诗人有感抒发。
所以才有了下片,下片写道:回想从前,在这里生活是何等的繁华,富丽堂皇。是多么的欢愉,豪奢的活着。可却感叹朱雀门外,每每见证着各个王朝的覆灭。
门外楼头:这里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灭亡的悲惨结局,杜牧曾写诗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经带兵来到了金陵的朱雀门,而陈后主却还与他的宠妃张丽华在楼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接二连三,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对历来历代的荣辱兴衰,感叹伤心呢?六朝古都依然屹立在此,而六朝的往事却像流水般早已不在,繁华无存。如今却只剩下那寒烟笼罩着衰老的草,凝结成的绿色而已,时至今日,歌女们还时不时的吟唱那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这样笔锋一转,直接切入到怀古的主题,阐述了六朝国君建立起的六朝相继覆灭,进一步展开对金陵古都盛衰变迁的感慨与思索。通过对金陵景色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教训,寄托了作者当时对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王安石第一次出任知江宁府,写了很多的怀古诗词,后来被罢相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知江宁府。这首词可能就是在这两个时间段创作出来的。
王安石通过以自己一个敏锐的政治家角度来看历史的兴衰,表面上它是在感叹六朝这样相继覆灭的事情,实际上他写词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北宋统治者一定要居安思危。通读这首诗,不仅在政治上是有所告诫的,而且在艺术上也是有一定的成就。
从这首诗我们不难看出王安石善于用景物去勾勒唯美场面,对于用字用词也是十分的恰到好处。上片写景,下片抒怀,有人评价道:这绝对不是在感叹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怀揣着忧国之情。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3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