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原文 翻译及赏析)

《夸父逐日》原文如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首先,要弄清夸父为何逐日。传说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一座大山叫成都载天。山上生活着一群善于奔跑、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就是夸父。这是一个巨人部落,就叫夸父族,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就提出,夸父不仅是人名,而且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其实很多上古传说中的人物,都是文化符号,把集体智慧集中到某一个形象上。有一年,天气非常炎热,太阳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决定去追赶太阳,捉住它,让它听自己的话。

怎样理解这一动机呢?其实就是人类想征服自然力,反映出的是人类追求光明,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行动。

故事的第一层意思: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意思是说,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传说,太阳是天帝帝俊的儿子,住在东方的汤谷,那里有一棵叫做扶桑的大树,太阳就住在那里。每天早晨,太阳的母亲羲和,驾着太阳车,拉着太阳从东方的汤谷出发,经过周天,奔向西方的禺谷,又叫虞渊。其实,这就是神话的特点,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人们发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找不到科学的解释,于是就是大胆的想象,以神话的形式来解读自然。

太阳是天帝帝俊的儿子,也就是神的儿子。夸父是古代英雄,是人。所以夸父逐日的行为就具有了挑战性,体现了夸父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人要征服神,人要征服自然。这表现出夸父宏大的志向和巨大的勇气。

故事的第二层意思:渴。“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从第一层“入日”来看,夸父已经追上了太阳。可是,太阳实在是太热了,夸父口渴难耐,想要得到水喝。于是,一口气喝干了黄河的水,又喝干了渭水。可是仍然不够喝,只好向北跑去喝大泽里的水。所谓“大泽”,传说是昆仑山下方圆几千里的大湖,那里有足够喝的水。其实,这一情节,表现出的是夸父气吞山河的非凡气魄,体现的是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

故事的第三层意思:死。“未至,道渴而死。”夸父没有到达大泽,半路就渴死了。这是故事的结局。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文艺作品中,英雄往往是悲剧式的。夸父倒下了,一个神化的古代英雄倒下了,但是,他为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却屹立起来了。

故事的第四层意思:化。“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临死,丢下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邓林”是“桃林”误写,在《大荒北经》中,也有夸父的故事,明确写的是“桃林”。在《列子》一书中,也写作“桃林”。

故事已经有结局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一层意思呢?这是以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以富有诗意的文学语言,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使整个神话更具浪漫主义魅力。因为,这句话,体现出夸父死而不已,甘为后人造福的奉献精神。后来人,路过这片桃林,可以吃桃子解渴,然后怀抱着梦想,继续前行。这是多么浪漫,多么悲壮的尾声啊!

本文中的夸父形象,与《山海经·大荒北经》和《列子》中的夸父形象是截然不同的,在那两个故事中,夸父是一个不自量力的被嘲讽的对象,这是由于看待人物的不同立场,以及道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造成的认识上的分歧。在这里,我就不作分析了。

本文中的夸父,是一个勇敢、坚强、目标远大、气魄非凡,具有牺牲精神,甘为后人造福的英雄形象。

纵观本文,通过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表现出夸父宏大的志向和无比的英雄气概,赞扬了夸父为追求光明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和甘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出古代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