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原词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纵观这首小令,只有短短六句话,三十三个字,尽管篇幅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
后人对此小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激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词人前夜因惜花而醉饮,酒醒后询问窗外花事并叙写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其惜花伤春之情,词风清丽婉转,清新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醒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醒尚未尽消。“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
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却仍记挂着昨夜的月下海棠,敢问那醉眼朦胧间的海棠今朝是否依旧?故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
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可谁能知道,“却道海棠依旧”,侍女这样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鲜明的对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二度的发问,亦是伤春传神之笔,“绿”代指叶,而“红”代指花,叶丰厚而花愈发孱弱,意指夏至将至,而春之易逝,道出了闺中人的伤春感怀之心境。
整篇词将词人细腻的情感心思刻画入微,优雅、明丽的词文背后却是无尽的惆怅。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