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城上竖降旗(诗句出处和全诗赏析)

花蕊夫人费贵妃(一说姓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最宠爱的贵妃。据记载,她风姿秀逸,擅长吟咏,精工音律,宫词写得极为出色。

她艳惊两朝,同时拥有亡国之君和开国之君的两君专宠的荣华,而荣华背后是无尽的辛酸和不幸。

在蜀亡被掳入宋时,宋太祖赵匡胤因久闻其颇有诗名,遂召见她,命其献诗。

花蕊夫人未加思索便以这首“述国亡诗”献上。

花蕊夫人:《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开门见山,直破主题,点明孟昶君臣平日里荒淫奢侈,懒政误国。一旦宋兵压境,个个一筹莫展,只有屈辱投降。“竖降旗”三个字用白描手法,遣词抒恨,同时勾画出蜀主一伙的无耻嘴脸,耐人寻味。

这第二句更是纯粹口语白话,构思却更加微妙,含义深刻。

一是痛斥了以往怀古悼亡之作尽用“红颜祸水”、“美女亡国”之论,把“亡国”之灾统统归罪于女性这种谬论(比如商殷之亡归罪于纣王所宠之妲己,而春秋时吴国之亡归罪于吴王夫差所宠之西施等);

二是这句看似轻叹委屈的话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然而措词委婉、微言大义。试想,即使“妾身”我一个弱女子及时得知投降的事,又能怎样?苦无回天之力,还不是于事无补吗?这一个“那(此处通‘哪’)得知”只是表达了我尚有知耻之心罢了,比起他们那班甘作阶下囚的“男儿”还真不可同日而语呢!

有了上面这两句的铺垫,下面的怒斥便有了精确的标的。

第三句照应了开篇第一句“竖降旗”,描绘了蜀军“十四万人”之众竟毫无斗志,解甲投降于仅仅几万兵力的宋军!敌我双方,我以数倍于敌的兵力竟闻风丧胆,一降了之。真是上演了一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第四句也是最后一句,“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里交待一句,古时候这个“儿”字要读ni,读来上口,且与诗中第一第二两句押韵,并不是如今普通话的读法,不押韵了。这个古音在现在南方的方言方音里还有)。“十四万人”中间竟然没有一个为国而战为国而死的志士,没有一点丈夫气慨!

这出语似带夸张,实际却痛心疾首地喷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之情。这是她羞愤痛切至极痛快淋漓的一句热骂、一句怒骂!“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多么鲜明,多么深刻!又多么富于个性!

这首小诗激情迸发,表现了亡国之痛和对误国卖国者的愤怒,展现出一个活泼开朗爱国的女性。她以女儿之身泼辣地骂人枉为男子汉大丈夫,更使对方无地自容!

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胆气十足。所以,此诗当时就获得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绝非偶然。

原创文章,作者:静水流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igentan.com.cn/zhihuirensheng/25848.html